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8月1日上午,寶華洲社區(qū)假日學校特邀杭州市剪紙協(xié)會會員、建德市剪紙傳承人王介明老師給孩子們帶來一堂民間剪紙課。
課堂上,王老師以播放視頻的方式從剪紙的起源、表現(xiàn)形式、藝術流派等方面向孩子們介紹道:“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燈花等,必要時可以用刻刀。在過去,每逢過節(jié)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里門窗、墻壁和燈籠上,節(jié)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地更加熱烈?!?nbsp;
在剪紙過程中,王老師讓孩子們先把彩紙對折,在白板上畫出青蛙和天鵝的畫法,示范如何剪紙,孩子們學得也認真。不一會兒功夫,一只只漂亮地天鵝、一只只生動的青蛙就此誕生了。
待孩子們掌握了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后,王老師教孩子們剪難度較大的梅城古城墻,在白板上一筆一劃地示范古城墻的畫法。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開始動手剪紙。有幾個男孩子一開始以為很簡單,刷刷刷得開剪,不過沒幾刀,那張紙就廢了。經(jīng)過報廢的教訓,第二張紙開始就老實了,專心致志地剪起來。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完成了,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到無比自豪。
經(jīng)過本次剪紙課程,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對剪紙藝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促進了手腦結合,更是傳承了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
(通訊員 方 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