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
一門古老的手藝
一根竹子
一把篾刀
一雙巧手
一件竹制品便可以在篾匠的手中誕生

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
這看似簡單而又無趣的一門手藝
誰能想到也得經(jīng)過十年修煉
方能成為“匠人”

今年62歲的章華東
在村子里便是有名的篾匠師傅
家里從從爺爺那一輩開始就是做篾匠的
在家排行老四的章華東
11歲便輟學在家跟著父親學手藝
17歲出師 19歲能獨立制作
從最初的不情愿到最終的堅守
個中的滋味章華東都只是笑而不語
而我們也只能從他的手藝里去一探究竟

想當一個好的篾匠
最關(guān)鍵的便是要學會剖蔑和撕蔑
撕蔑 這是最能考驗篾匠手藝的時候
手來手往 刀起刀落 篾片迎刃而解
只有將蔑片撕成比頭發(fā)絲還要細的絲條
篾匠的功力才能算得上是爐火純青

撕篾后便是刮篾了
一根篾要在刮刀與拇指之間來回拉扯
而也就在這拉扯的過程中
篾匠們的手指變得極為敏感
拉出來的篾
厚薄勻稱細膩柔軟

待到所有蔑絲都準備齊全
整個制作過程其實才只進行了一半
接下來便是繁瑣的編織工序

篾條在篾匠的手里縱橫交織上下翻飛
經(jīng)過多次交叉纏繞 騰挪翻轉(zhuǎn)
最終編織出細密均勻
精巧牢固的篾制品

曾幾何時
篾匠也是個令人羨慕的職業(yè)
風光地上門
踏實地做事
體面地拿錢
而如今
這些曾經(jīng)熟悉的東西
卻與我們漸行漸遠
就像逝去的時光
注定將成為人們難以忘記的回憶
(文/夜如百合 朗誦/沈倩)